@济南人,就在明天,正式进入!
7月11日
今年的三伏大幕将正式开启
初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11日至7月20日,为期10天
中伏
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
末伏
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期10天
摄影:王琴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据山东省气象台:今天,济南、泰安、济宁、临沂、枣庄、日照和青岛有小到中雨局部暴雨,伴有明显雷电、短时强降水(30~50毫米/小时)和8~10级雷雨阵风;其他地区局部有雷阵雨,雷雨地区雷雨时伴有8~10级雷雨阵风。
摄影:王琴
11日起,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降雨,主要影响西南以及北方大部地区。
中央气象台预计,11日至14日,四川盆地、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强对流天气。
明天起,北方将迎来一轮降雨,这场雨也将改变高温的分布,将北方小伙伴从高温中解救出来。
一、高温天气和分类
高温热浪定义为气温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我国北方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经常出现。另一种是气温相对不太高、空气湿度大的高温天气,被称为闷热型高温,由于出现这种天气时人感觉像是在桑拿浴室里蒸桑拿一样,所以又称为“桑拿天”,在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等经常出现。
二、高温热浪预警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中规定三级高温预警信号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高温黄色预警: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高温橙色预警: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三、高温天气下的高发病
01中暑
中暑是高温天气最常引起的疾病之一,即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高达6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
02皮肤病
夏季小暑大暑节气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容易引发夏季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和手足癣真菌性感染等。
03热伤风
夏季长时间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吹空调、风扇,可能导致热伤风,比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等。
04肠道疾病
夏季高温容易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加之在饮食方面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冰棍、冰西瓜等生冷食品,因此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05心脑血管病
随着炎热天气的到来,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当所处气温达到35℃时,机体会大量出汗,血液粘稠可诱发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甚至猝死。
四、高温天气防护措施建议之
一般人群
01构建适宜室内环境:
通过使用遮阳帘、降温设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产热电器的使用,保持室内的凉爽环境。
02减少室外时间: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外出要注意做好防晒,选择阴凉处活动,并注意合理休息,保存体力。
03关注自身状况:
在生活中应清淡饮食,关注体温及身体状况,常备防暑降温药品。
五、高温天气防护措施建议之
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在一般人群防护基础上,应根据自身状况加强健康防护。
01敏感人群:
避免高温时段剧烈活动,保证身体有充分水分,并适当补充电解质,与外界保持沟通联系。
02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及时补充水分,减少活动时间,适量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食物或饮品。
03户外作业人员:
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并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有条件时可穿着冷却背心。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高温作业禁忌症时应脱离高温作业岗位。
来源:中国天气网、山东天气、济南疾控微健康
关键词: